特岗教师
网站导航
手机APP

手机Web端浏览
1、直接输入 hi.zgjsks.com
2、扫描二维码访问
您现在的位置:海南中公教师网 > 特岗教师 > 备考资料 >
来源:中公名师 李雪洋 时间:2020-12-14 16:30:41
招聘公告 | 考试资讯 | 成绩查询 | 考试用书 |
笔试资料 | 备考活动 | 历年试题 | 面试资料 |
微信:hijsks | 关注微博 | 点击加群 | 0898-66736021 |
2020海南省特岗教师招聘公告汇总(中小学+幼儿)已发布,考生可收藏本页面随时查看。想要获取更多的特岗教师招聘笔试题库推荐考生关注微信公众号:海南教师(hijsks),或者加入QQ交 流群: 655579439。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点击咨询 。
在本文中,将结合王守仁常见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,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。
1.时间:明朝。
2.派别:阳明心学,与程朱理学相对。
3.教育作用
“学以去其昏蔽”即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“良知”的昏蔽。
4.道德教育
(1)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
“学校之中,惟以成德为事,而才能之异,或有长于礼乐,长于政教,长于水土播植者,则就其成德,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。”认为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,这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工作。
(2)“明人伦”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
人伦: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。
(3)道德修养方法四主张:静处体悟、事上磨炼、省察克治、贵于改过。
5.儿童教育
《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》一文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。
(1)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
“大抵童子之情,乐嬉游而惮拘检,如草木之始萌芽,舒畅之则条达,摧挠之则衰萎。”一般说来,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,而厌恶拘束,就像草木开始萌芽,顺应它就发展,摧残它就衰萎。因而,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。
(2)儿童教育的内容
“歌诗”、“习礼”和“读书”。
(3)要“随人分限所及”,量力施教
此知识在多选中,可选因材施教。
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,儿童的精力、身体、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,即所谓“精气日足,筋力日强,聪明日开”。因此,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,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,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,不可墩等。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,概括为“随人分限所及”。
这是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理论知识部分,现在结合常见的考题,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。例如:
1.王守仁主张,我辈致知,只是个随人分限所及,这种教育主张体现( )。
A.量力施教 B.循序渐进 C.因材施教 D.启发性
1.【答案】A。解析:王守仁提倡儿童教育要“随人分限所及”,量力施教。王守仁认为,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,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,不可躐等。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,概括为“随人分限所及”。
2.王守仁是中国古代集大成者,其思想包括( )。
A.心即理 B.知行合一 C.致良知 D.闻之,见之,行之
2.【答案】ABC。解析:阳明学,又称王学、心学,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,最早可推溯自孟子,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。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“心即是理”之思想,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“至理”的“格物致知”方法,因为事理无穷无尽,格之则未免烦累,故提倡“致良知”,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“理”,“理”全在人“心”,“理”化生宇宙天地万物,人秉其秀气,故人心自秉其精要。在知与行的关系上,强调要知,更要行,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,所谓“知行合一”,二者互为表里,不可分离。知必然要表现为行,不行则不能算真知。D选项出自《苟子·懦效》,“不闻不若闻之,闻之不若见之,见之不若知之,知之不若行之”意思是:没听见不如听见,听见不如看见,看见不如了解,了解不如去实行。故此题选ABC。
罗·赫里克曾说过:”你想有所作为吗?那么坚定地走下去吧!后退只会使你意志衰退。”
在此,祝广大考生备考顺利,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。
相关推荐:
关注微信公众号 (海南教师)
招聘公 告 | 考试资讯 | 成绩查询 | 考试用书 |
笔试资 料 | 备考活 动 | 历 年试题 | 面试资 料 |
微信: hijsks | 关注微博 | 点击 加群 | 0898-66736021 |
![]() |
回复以下关键词有福利哟! 【备考资料】领教师考试资料 【课程咨询】看近期面授课程 【图 书】购买图书教材 【每日一练】练习题库随意刷 【时 政】看最新时政重点 【普通话音频】领普通话范文 |